時間:2024-07-19來源:汽車實用技術
摘要:為了研究延伸外擺線準雙曲面齒輪的嚙合特性,基于有限元仿真和試驗,分析了齒面 接觸斑點、齒根彎曲應力、重合度和傳動誤差等嚙合特性。結果表明,某一時刻齒面接觸區(qū)域近似為橢圓形,齒輪嚙合過程中,單個齒面上的橢圓形接觸面積先增大后減小;大小齒輪齒根危險點均主要承受拉應力,小齒輪危險點先承受拉應力,再承受壓應力,而大齒輪危險點則相反;齒輪重合度隨載荷的增加而逐漸增大;齒輪傳動誤差受載荷影響較大,小載荷下傳動誤差較大,隨載荷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大,最后緩慢減小趨于穩(wěn)定。文章的研究內容對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和使用具有一定指導意義。
準雙曲面齒輪廣泛應用在驅動橋主減速器中,具有重合度高、傳動平穩(wěn)和承載能力強等優(yōu)點。準雙曲面齒輪的嚙合激勵是驅動橋振動噪聲的主要來源,有必要對準雙曲面齒輪的嚙合特性進行研究。
準雙曲面齒輪主要分為格里森齒和奧利康齒,兩者的齒長曲線不同,前者是圓弧錐齒輪,后者是延伸外擺線錐齒輪。按齒高形式,格里森錐齒輪是漸縮齒,沿著齒長方向,齒高從大端向小端逐漸減小,因此,其根錐角、分錐角和面錐角依次增大;奧利康齒是等高齒,齒高沿著齒長方向不變,其根錐角、分錐角和面錐角是相等的。奧利康齒廣泛應用在航空、汽車和礦產行業(yè),奧利康齒輪在加工時,粗細加工一次完成,具有生產效率高、生產成本低和噪聲低等優(yōu)點。
對于圓弧齒準雙曲面齒輪的動態(tài)嚙合特性,國內外學者研究較多。許多學者借助有限元方法,對圓弧錐齒準雙曲面齒輪進行承載接觸分析(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, LTCA),分析齒輪承載傳動誤差和重合度等嚙合特性。王欽等采用齒輪摩擦加載接觸分析方法,仿真分析了實際運行工況下齒面載荷分布與嚙合效率。DING 等基于熱彈流潤滑理論,提出了弧齒錐齒輪嚙合特性的仿真方法。陳忠敏等基于集中質量法構建驅動橋齒輪傳動系統(tǒng)的多變參數(shù)耦合振動模型,分析了準雙曲面齒輪驅動橋系統(tǒng)的動態(tài)振動特性。聶少武等等基于刀傾法分析了弧齒錐齒輪的嚙合特性。辛順強通過 ABAQUS 軟件,仿真分析了載荷變化對準雙曲面齒輪動態(tài)嚙合力、傳動誤差、嚙合剛度等參數(shù)的影響。雷智洋等利用有限元方法對齒輪的時變嚙合剛度進行了仿真計算。
然而對于延伸外擺線準雙曲面齒輪 LTCA 的文獻尚不多見。梁成成等基于奧利康制準雙曲面齒輪切齒原理和加工方法,建立了成形法大輪和展成法小輪的齒面數(shù)學模型,并仿真分析了齒面接觸印痕。
本文基于延伸外擺線準雙曲面齒輪的有限元模型,仿真分析齒面接觸斑點、齒根彎曲應力、重合度和傳動誤差等動態(tài)嚙合特性,并對傳動誤差進行了試驗研究。
一、準雙曲面齒輪有限元建模
網格劃分
用 HyperMesh 軟件對驅動橋網格劃分。在網格劃分時,既要保證網格質量,又要控制網格數(shù)量,如果網格數(shù)量太大,會導致有限元計算時間漫長;如果網格質量不好,則會影響計算結果。采用六面體單元,并保證雅各比(jacobian)系數(shù)大于 0.7。
材料屬性定義
將劃分好的網格導入到 ABAQUS 軟件中,分別設置材料屬性、邊界條件、載荷、分析步等,并進行仿真分析。ABAQUS 軟件求解接觸、碰撞等非線性問題的收斂性較好,本文采用動態(tài)隱式 (Dynamic, Implicit)分析步進行仿真計算。
齒面接觸設置
本文采用 ABAQUS 軟件的隱式求解器進行仿真計算,如圖 1 所示,齒輪正向嚙合時,分別選擇小齒輪的凹面和大齒輪的凸面作為接觸對的主從面,接觸采用“surface to surface”的離散方法,分別設置接觸的切向行為和法向行為。
二、齒面接觸斑點
齒輪傳動是靠齒面上的局部接觸區(qū)域來傳遞載荷,接觸區(qū)域在齒面上的軌跡稱為真實接觸斑點。實際上很難通過試驗測量真實接觸斑點,因為在齒輪傳動過程中,齒面接觸區(qū)域一直是動態(tài)變化的。通常在齒面上涂抹紅丹粉,近似地測量真實接觸斑點。
正向嚙合
圖 2(a)是齒輪正向嚙合時,將不同時刻的齒面接觸區(qū)域匯總到一起,得到齒面接觸斑點的仿真結果。可以看出,正向嚙合時,小齒輪的凹面與大齒輪的凸面發(fā)生接觸,某一時刻齒面接觸區(qū)域近似為橢圓形;齒輪嚙合過程中,橢圓形的接觸面積逐漸變大,到達最大值后逐漸減小;大小齒輪都是從大端嚙入,從小端嚙出。圖 2(b)是試驗結果,可以看出齒面接觸斑點的有限元仿真結果與試驗結果是一致的,說明準雙曲面齒輪建模是準確的。
反向嚙合
圖 3 是反向嚙合時,準雙曲面齒輪接觸斑點的仿真和試驗結果。某一時刻的齒面接觸區(qū)域也為橢圓形,但是與正向嚙合相反,反向嚙合時,小齒輪的凸面與大齒輪的凹面接觸,大小齒輪都是從小端嚙入,從大端嚙出,大輪齒面的嚙合位置從齒頂向齒根移動,小輪齒面的嚙合位置從齒根向齒頂移動,試驗結果和仿真結果一致。
三、齒根彎曲應力
圖 4 是負載轉矩為 1 000 Nm 時,準雙曲面齒輪的齒根彎曲應力云圖,可以看出齒根位置主要承受拉應力,齒面接觸位置為壓應力。
圖 5 為負載轉矩為 1 000 Nm 時,大小齒輪齒根危險點的三向主應力隨小齒輪轉角的變化曲線,可以看出,大小齒輪危險點均主要承受拉應力;小齒輪危險點先承受拉應力,再承受壓應力;而大齒輪危險點則相反,先承受壓應力,后承受拉應力。
四、齒輪重合度
重合度是衡量齒輪承載能力和傳動平穩(wěn)性的重要指標,反映同時參與嚙合齒數(shù)的平均值,齒輪連續(xù)嚙合的基本條件是重合度大于 1。準雙曲面齒輪的重合度一般大于普通的漸開線圓柱齒輪,且準雙曲面齒輪的重合度隨著載荷的增加而增加,因此其傳動更加平穩(wěn)。圖 7 是準雙曲面齒輪的齒面接觸力隨時間變化曲線,當兩個齒發(fā)生嚙合時,會在齒面上產生法向接觸力,且接觸力的幅值逐漸增加,接觸力到達最大值之后逐漸減小,兩齒退出嚙合時,接觸力消失;若重合度大于 1,則在上一對齒退出嚙合之前,下一對齒會提前進入嚙合狀態(tài)。圖 6 中,每條曲線表示兩個嚙合齒面間的接觸力,可以看出,最多有三對齒同時參與嚙合。準雙曲面齒輪的重合度定義為單齒嚙合時間 ΔT 與相鄰兩齒開始嚙合(或退出嚙合)的時間差 Δt 的比值,即
圖 7 是不同輸入載荷時準雙曲面齒輪的重合度。載荷接近 0 時,重合度為 1,隨載荷的增加,重合度逐漸增加,最大可達 2.5 左右,遠大于一般的漸開線圓柱齒輪;在小載荷時重合度隨著載荷增加的速度較快,大載荷時重合度隨載荷增加的速度較緩慢。
五、齒輪傳動誤差
傳動誤差的定義
傳動誤差指的是當主動齒輪轉過某一角度后,從動齒輪的實際轉角和理論轉角之間的偏差。傳動誤差的表達式為
式中, ?1 (0) 和 ?2 (0) 分別為主從動齒輪的初始角位置;φ1 和 φ2 分別為主從動齒輪在某一時刻的角位置;Z1 和 Z2 分別為主從動齒輪的齒數(shù)。
傳動誤差反映出齒輪傳動的動態(tài)性能,圖 8 中,當設計幅值(a 點和 b 點之間的縱坐標)較大時,輕載時的傳動誤差波動較大,而隨著轉矩的增加,由于齒輪變形補償?shù)淖饔檬沟脗鲃诱`差波動減小;反之,當設計幅值較小時,輕載時傳動誤差波動較小,但是承載能力較低,當重載時,傳動誤差曲線很容易超出設計范圍,會位于 b 點的下方,出現(xiàn)邊緣接觸,齒面與相嚙合的齒頂邊緣接觸,使得齒輪嚙合傳動不平穩(wěn),會引起齒輪破壞和振動噪聲問題。
傳動誤差仿真結果
仿真不同載荷下的準雙曲面齒輪的傳動誤差曲線,如圖 9 所示,每條曲線代表不同的負載轉矩。隨著負載轉矩的增加,傳動誤差曲線整體向下平移。當負載轉矩為 10 Nm 時,傳動誤差曲線為上凸的拋物線形狀,小齒輪每轉過一個齒,傳動誤差會出現(xiàn)一次峰值。當負載轉矩小于 400 Nm 時,所有傳動誤差曲線的峰值所對應的小齒輪角位移是相同的,只是傳動誤差的幅值隨著負載轉矩的增加而逐漸減小。說明負載轉矩在 400 Nm 以內時,隨著負載轉矩的增加齒輪傳動越來越平穩(wěn)。
為了直觀地分析載荷對傳動誤差影響規(guī)律,將不同載荷時的傳動誤差幅值繪制在圖 10 中。可以看出,無論是正向還是反向驅動,準雙曲面齒輪傳動誤差的幅值都是在小載荷時最大。齒輪反向驅動時的傳動誤差幅值較大,這會導致汽車在滑行和倒行時,驅動橋的振動噪聲較大。隨著載荷的增加,傳動誤差的幅值迅速減小,當載荷在 ±500 Nm 附近時,傳動誤差幅值到達極小值點;隨著載荷的繼續(xù)增加,傳動誤差先增加,當載荷在±1 000 Nm 附近時,傳動誤差幅值到達極大值點;然后緩慢減小,最終趨于穩(wěn)定。
傳動誤差試驗
圖 11 是驅動橋傳動誤差的現(xiàn)場試驗圖,參考驅動橋在整車上的安裝狀態(tài),固定驅動橋板簧座位置。對于沒有差速器鎖止機構的驅動橋,在臺架試驗時無法保證兩半軸的角位移完全一致,即使兩側半軸的轉速相同,差速器內部的行星齒輪會發(fā)生微小的轉動,也會導致傳動誤差無法測量。因此,將差速器內部的行星齒輪和半軸齒輪焊接在一起,使得差速器失去差速作用,兩側半軸的轉角保持一致。
圖 12 是齒輪傳動誤差的幅值隨負載轉矩的變化曲線。試驗時,通過油溫傳感器時刻監(jiān)控驅動橋齒輪潤滑油的溫度,各個溫度下的齒輪傳動誤差幅值曲線幾乎重合,說明潤滑油的溫度幾乎對傳動誤差沒有影響。試驗測得的齒輪傳動誤差曲線與仿真結果一致,隨著載荷的增加,傳動誤差幅值均存在一個極大值和極小值點,且傳動誤差幅值的大小和變化趨勢也一致,說明準雙曲面齒輪的有限元模型是準確的。
六、結語
基于延伸外擺線準雙曲面齒輪的有限元模型,對齒輪的接觸斑點、齒根彎曲應力、重合度和傳動誤差等嚙合特性進行了全面研究,主要結論如下:
1)齒輪嚙合時,某一時刻齒面接觸區(qū)域近似為橢圓形,在嚙合過程中,橢圓形的接觸面積先增大后減小;齒輪正向嚙合時,大小齒輪都是從大端嚙入,從小端嚙出,反向嚙合時相反。
2)大小齒輪齒根危險點均主要承受拉應力,小齒輪危險點先承受拉應力,再承受壓應力,而大齒輪危險點則相反。
3)小載荷時,齒輪重合度為 1,隨著載荷增加,重合度逐漸增大,但增速逐漸降低。
4)齒輪傳動誤差不受溫度影響,但是受載荷影響較大。在小載荷時,傳動誤差幅值最大;隨著載荷增加,傳動誤差幅值逐漸減小到極小值點;然后逐漸增加到極大值點;最后緩慢減小,趨于穩(wěn)定。
參考文獻略.
免責聲明:凡注明(來源:齒輪頭條網)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齒輪頭條網(www.19dnf.cn)獨家所有,如需轉載請與本網聯(lián)系。任何機構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齒輪頭條網”,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相關資訊